瞿振元:在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暨第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04浏览次数:18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踊跃参加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大连理工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及所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作组组长邬大光教授和协作组秘书处的同志们,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本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的基本情况。
  十年前,在学会特别是周远清会长、潘懋元先生等老同志的积极推动下,2004年4月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教高会厅[2004]1号)。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推动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条件保障不断完善,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活跃,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是这一文件颁布1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提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能力建设,学会于2014年9月启动了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活动。在学会秘书处的具体组织下,评选工作坚持“公正、公平,保证质量,好中选优”的原则,于2015年2月经专家委员会综合评议并会议投票,评选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56家单位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此,我们对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评出来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研究能力有所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近年来,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高等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区域发展服务和学校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服务基层教育改革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改革的生力军。
  从本次评选出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所承担的课题和获奖情况来看:一是积极主动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完成了一批调研报告、政策建议报告;二是积极主动为所在省市或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完成所在地方或院校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或方案;三是积极主动为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组织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课题申报活动和研究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召开了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活动的开展;四是相当一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承担了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培养质量,同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二、研究机构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实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表现为大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并体现出理论研究人员、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特色。在第四届受表彰的56个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专职人数677人,平均每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专职人数为13人左右;相对稳定的兼职人数662人,也是平均13人左右。新进的高等教育研究专职人员,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兼职人员大都以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为主。
  另一个方面表现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较前三届相比,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必要研究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其中之一就是经费有了较大提高。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13年经费总额为7637万元,平均每家研究机构140万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是高达986万元。
  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间以及与境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的推动下,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协同研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由于分散孤立研究所造成的信息闭塞、低水平重复、效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水平方面,受表彰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作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其中一些机构承担了有关国际组织的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参与或设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组织,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就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研讨交流,同时向国际高等教育同行宣传推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等等。从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来看,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等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合作研究成果。
  这种对内与对外的合作、沟通、交流,汇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此次申报的材料总体水平比往届都有了提高,拿下谁来都舍不得。但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高水准、体现代表性,只能好中选优。并且,强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把拟评为优秀机构的,不仅要纵向排队,更要放到同类院校中比较,同时在考虑全面综合的同时也兼顾了研究机构的特色发展。当然,为了推动全国高教研究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评选中也考虑了省市区的平衡、适当照顾了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等“弱势群体”。没有评上优秀的,并不意味着取得的成绩不大,或者成绩没被承认。可能只是在某方面相对而言还有一些不足,或与同类院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相比,不如别人进步大;已经评为优秀的,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不足,需要改进和加强。总之,还要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取得新的进步。

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协作组下一阶段的工作,我谈三点想法:
  第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肩负的责任使命。
  在全球知识网络经济的新时代,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都加强了对教育的研究和投入,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培养能够占领制高点的人才。比如,美国在2012年2月,提出《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2012年3月奥巴马总统宣布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希冀重振美国先进制造。2010年6月,欧盟峰会通过《欧盟2020战略》,重点促进创新研发。2013年4月,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2013年9月,法国奥朗德发表“工业新法国”总动员,迎接新的工业革命。日本则致力发展“协同机器人”,抢占“智慧制造”的制高点。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显然,未来5—1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科技,根本是人才,基础是教育。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李克强总理指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缺乏根基。那么,作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我们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认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常态,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大家加强研究。比如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大学的“转型发展”和服务型大学建设问题、更充分更公平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高教研究要主动探究这些问题,提出正确的引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此,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第二,要进一步全面发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各项职能。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首要职责是“研究”,要以“研究”谋发展。这个研究要体现在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真问题、要研究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研究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要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话语体系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要继续坚持国际视野、中国道路的研究特色。
  要使我们的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提升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我们的研究要为院校改革发展的实践服务,要为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们的研究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研究还要勇于担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要努力提升行业领域服务能力,做好政府直接委托的项目,承担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课题。目前,高等教育生存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双重期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倒逼”着我们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各项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等等都迫切地要求我们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育“智库”,以提高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辽宁省教科院提出“抓大项目、搭大平台、建大队伍、出大成果”的工作思路,教科院与教育行政部门相结合,从省教育实情出发,组织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攻关项目,目前已经启动三个项目,调动省内相关力量,组成由多学科人员的大团队开展协作研究,着力推出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辽宁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思路,值得大家学习。
  这里,我也借此机会强调一下,去年,厦门大学牵头组织了以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为主题、以成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于提高高教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有重大意义。这一工作得到协作组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我希望大家继续以开放协同的心态,共同做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当然,中国高教学会作为全国高校的学会,也支持条件好的单位建立其他主题的协同创新中心或平台。
  当前,国家正在组织启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明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而且要积极服务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以专业化的、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社会和学校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在实战中提升研究能力。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把招收的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好,要努力成为本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样板田”。学会将继续进行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推动博士培养质量的提高。今后,还要争取一点经费,提高奖励力度。
  第三,发挥协作组广泛联系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优势,促进各机构间“交流经验、合作研究、协作创新”的积极作用。
  协作组于2004年成立,周远清会长高度重视,亲自兼任第一届协作组组长。他曾风趣地说:“协作组是我们学会的‘亲儿子’”。他坚持每年参加协作组会议,依靠协作组推动了全国高校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第二届协作组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邬大光组长的精心组织下,设在厦门大学的秘书处任劳任怨地积极工作,坚持每年开会研究工作,服务广大成员,促进交流合作,取得了很好成绩。今天,协作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全国现有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近1300所,其中硕士点102个,博士点35个。庞大的数量,很高的层次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协作组建设,发挥协作组作用。一要按照“学术立会、规范办会、服务兴会”的原则,加强协作组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完备章程,适时进行换届、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二要凝练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问题,交流经验,深入探讨,以推动机构的自身建设,人才培养和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发展;三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重大课题的协同研究,支持全国性、区域性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在今天的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协作组的有利条件,也许能做出一些很有意义的新成果。
  真诚期待各位同仁在本次会议上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水平!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愿各位专家学者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愿浪漫之都大连伴您度过美好时光!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