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引领与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年大学生追溯信仰源头,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制定有效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制定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性、相关性、自然性、间接性、目的性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最终达到教人化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思想特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决心,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同时,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结合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 在价值引领上下功夫
高等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合作育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搭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平台。可以通过出台结对共建协议方案,充分利用好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为高职院校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路径,为增强广大党员党性修养构建新平台,为提升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实践教学水平搭建新载体。通过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发挥好党性教育课堂的积极作用,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将校地合作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以笔者所在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进行课外延伸现场体验教学,比如通过在本土红色人物“燕振昌纪念馆”“杨水才纪念馆”等开展专题教学,增强青年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拍摄“高校微党课之红船故事”、讲述“红色微故事”、创作“红色微电影”等形式不断强化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在网络上建设红色资源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设计和全方位推进的育人模式,真正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进行点、线、面的有机融合。
创新红色教育活动方式 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应打破单一的传统传授法,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周边环境载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红色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以笔者所在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通过打造校园党建主题公园、党建文化馆、党建主题展览馆,传播红色文化。同时,积极借助网络文化活动等平台,丰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广受学生欢迎的网络载体结合起来,一方面,以校刊校报、学校广播、电子屏等为载体开展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切实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红色歌曲合唱活动等,充分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教育落细落实落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而且对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汇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院校要借助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作者:尹二军,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2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