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工学结合_模式下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1-21浏览次数:837

工学结合”模式下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
莫勇明
(本文字数:3507)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年第3期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人才观念、监控目标、监控机构设置、监控方法、监控体系、效果反馈六个环节是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莫勇明(1969- ),女,广西贵港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工作建设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写作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50-02 
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其关键点集中在人才观念的科学性、监控目标的准确性、监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监控方法的创新性、监控体系的全面性、效果反馈的及时性六个环节。 
一、人才观念的科学性 
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工学结合,以工作流程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落实协调发展的观念,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二、监控目标的准确性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仅应该“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而且应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让教师明确“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目标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了指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院校将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目的定位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和晋级提薪上,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监控相对较弱,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兼职教师的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强化,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更不能忽视。 
三、监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1.机构设置。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应独立于教学管理部门之外,以保证其独立地监督、指导教学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学校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干扰,才能公正、公平、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 
2.人员组成。一部分院校的教学督导人员由退休教师、部分在岗教师以及少量教务管理人员组成,有些学校纯粹由退休教师和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组成。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应聘请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担任院校的教学督导,并达到不低于1/3的比例。 
3.组织落实。学院级督导机构由院长根据学校规模和专业数量直接委任。二级学院(系)一级,也应当建立督导小组。二级学院(系)级督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担任。督导组织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着重监督和检查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核、指导实验或实践、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方面,其重中之重是在校内及合作企业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四、监控体系的全面性 
    监控体系的全面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包括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到毕业生教育、就业指导、毕业后追踪等全过程,重点是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以及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及执行情况、企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二是加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学生管理、第二课堂、心理教育、财务、设备、后勤等方面;三是全员参与,参与教学的所有人员要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任何一种质量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可以通过修订各岗位职责,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岗位。 
五、监控方法的创新性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对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与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监控方法的创新。 
1.法律手段与途径。在探索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特点,根据已有法规签订由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共同确认的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协议要明确以下问题:一要保证工作岗位与学习专业的相对一致性,以实现工学有机结合,工学相互促进;二要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在不违反国家《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开展,保证学生在企业期间的人身安全;三要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要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校企双方的义务之一,并尽量细化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在校外学习时间增长,学习呈现出间断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上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地点不固定等因素,使得传统的教学监控方法无法实行。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话、电视、广播等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平台等实施监控、发出预警就成为必然。通过网络进行有关资料和事实材料(记录)的传输、收集,进行问卷调查,甚至可以通过视频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利用综合信息手机短信提醒系统对学生进行跟踪监控,了解企业的教学情况。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发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定期进行分析研究。 
六、信息反馈与问题处理的及时性 
1.保持双向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反馈系统、学生反馈系统、企业行业反馈系统、社会家长反馈系统、教学管理人员反馈系统。教学督导组将各种评价信息收集整理提交给相关领导,同时反馈给教务处、二级学院(系部)和合作企业,以便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改进措施;将各种评价反馈给教师,使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将处理问题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及家长,争取学生的配合与家长的理解。教务处等部门得到相关反馈信息之后,可以制定、调整规章制度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形成了以督导组为核心、以教师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重要信息源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具体见下图: 
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各个教学反馈系统的功能必须在院校各职能部门的岗位中得以体现,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得以明确,最终促使各组织系统排除干扰,保证反馈系统的良性循环。 
2.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在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很多却迟迟没有解决,或者有了解决办法后,却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要通过部门岗位职责方式规定对教学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及时处理,属于合作企业方面的问题应该根据合作协议尽快协调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控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 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EB/OL].http://www.tech.net.cn,2007-05-1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 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 
[5] 宋德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